以什么对抗什么,暨,个人认同与集体认同:彼得・法雷里《绿皮书》

警告:腐女脑出没。


来到德国后看的第一部电影。一周过去了,还是想写点什么。没字幕,有些高级梗没看懂,等有空再看一次。
这部电影是完美的吗?当然不是。
我喜欢吗?喜欢,喜欢得不得了。
老生常谈:每个能打动你的故事,讲的都是你自己的故事。

故事开头,受本地人歧视的意大利裔白人家里来了几个黑人客人。Tony 把他们放在水槽边的水杯扔进垃圾桶那幕一出来,我:ouch。
Tony 去面试,他歧视黑人,Doc 看不起他粗俗,但是 Tony 名声在外,Doc 无论怎样还是很想聘他,就很萌(我的脑……)。Tony 和 Doc 之间从互相看不顺眼,到「正常」的雇佣关系,再慢慢变成患难之交,是这个故事里最明亮的一条线。每次我因为剧情起伏开始揪心的时候,Tony 都会出来打个岔,让气氛又轻松起来。我相信那个年代的真实肯定没有这么轻松愉快,但不失为一种有趣的叙事方式。

Doc 只弹斯坦威,写在合同里。
同样是 Doc:如果你想让我弹,我就弹。(歧视他到死的餐厅老板/破烂立式钢琴)

Doc 主动提出当情书枪手的时候我爆笑出声,到后来我真的觉得他已经爱上 Tony 的时候,又揪心地虐。最后他们连夜回到纽约,Doc 开车送 Tony 到家,Tony 叫他上楼,Doc 却笑笑,说了一句圣诞快乐就开车走了。我在心里疯狂大叫别走啊好歹抱一个啊!
回到剧院楼上的家,空空荡荡的宫殿,镜头扫过他面试 Tony 时坐过的高背椅子,讽刺混合失落。(掏出石头那里我笑了)
还好最后他又回来了,对 Tony 老婆的那句「谢谢你借丈夫给我」,我无语凝咽。

旅途中发生好几次危机,印象比较深的是澡堂和看守所。
澡堂那场,最后的经典台词「我不够黑,也不够白,甚至不够男人,那我到底是谁?」明显在呼应先前路边田野里劳作的黑人们。这句话,豆瓣上有人批「政治正确」,微博上也有人批「不懂导演到底想表达个人身份认同危机还是黑人反抗压迫」(非原话),我只想疯狂摇头。
朋友,这句话是整部剧里面最有高度的一句话好不好,说奥斯卡是颁给这句话的我都信。什么时候「政治正确」也能是一种错误了?又是什么时候,个人身份和集体身份能被分割开了?你的小学语文老师没教过你写作文要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一沙一世界吗?
Doc 的个人认同危机(里面其实也包含了 Tony 的个人认同危机,隐藏更深的一条线),把这部电影从探讨黑人解放,提升到探讨所有人的自我解放的高度。一个人或许生下来是黑是白,是男是女,是弯是直,这些标签不代表了你是谁,你大于这些标签的总和。

看守所里 Doc 尝试跟警察讲理,但警察鸟都不鸟他(后来我才反应过来那里应该是日落小镇),最后他打电话给了某个大人物(总统?)才被解救。Tony 高兴得要命,Doc 却觉得屈辱,他大概是这么说的:
「那位人物……他忙着改善所有美国人的生活,我却因为这点微不足道的小事烦他,他会怎么看我?叫他打电话给看守所放我出来?他会怎么看我?」
我由此联想到一路上 Doc 都试图教育 Tony,从「eyes on the road」,到「把石头放回去」,到发音练习。他可能被 Tony 教坏了那么一点点,甚至把鸡骨头扔到窗外去了,但他一直保持着高贵和尊严。
同一场戏的早些时候,他对 Tony 说:「暴力不可取,惟有保持尊严才能胜利。」
但我好想知道,Doc,你是如何用你的尊严对抗整个世界的?就像所有那些非暴力不合作、make love no war、I have a dream 一样?就像一个英雄一样?就像,我永远只能仰望的那样?
我博客的副标题是「用爱和理性对抗荒谬」,但,真的,how?

最后,这部电影令我想起了去年看的《普通女人》。主角一样的美丽,更加脆弱,却多了同伴支撑。

部分引言来自:Green Book Best Quotes